满电续航轻松破千 续航100%
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法主要分为换电技术和快充技术两条路线,其中以蔚来为首主要凭借换电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快捷高效的补能手段,另一方面如华为智选车、理想等大部分车企则将宝押注在超快充补能领域,希望依赖更成熟的充电网络为消费者化解补能焦虑。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和过程研究所的陈军院士的科研团队在全固态锂电池技术上取得了新进展,该成果已在《自然—能源》杂志上发表。这款新型固态电池样品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预计未来两年内将提高至600Wh/kg。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不仅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也更强。这一创新意味着,未来的电动汽车将大幅提高续航能力,充电速度也将显著加快,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运用尝试。
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不远矣
关于全固态电池技术的报道之前已屡见不鲜,但多数报道热闹一时后便销声匿迹,真正能实现量产的案例寥寥无几。然而,此次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公开的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消息,却给人带来了最新的希望。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因其准量产状态而备受期待。
据悉,中科院的全固态电池方法采用了熔融黏结技术,通过干法制备出具有出色柔韧性的超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这款新型固态电池的设计独特,薄膜结构不仅有利于散热,还能有效矫正电离子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内应力,从而克服了热失控问题。这一技术的突破意味着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基于硫化物研发的固态电池还具备出色的环保性能和经济效益。其主要材质易于获取,从而有效降低了成本,扫清了固态电池原材料如石墨烯等材质过于昂贵这一障碍。一直以来,固态电池难以大规模推广的原因,除了技术限制外,高昂的成本也是一大难题。而此次中科院研发的硫化物固态电池,则有望化解这一问题。
此外,该研究院提供的数据表明,这款固态电池在充放电2000次后,仍能保持80%以上的容量。以每周充放电一次计算,其运用寿命可长达41年以上,远超实际用车年限。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固态电池在续航能力上的优越性,也是其被视为未来电池技术的主要原因。
简而言之,这款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具备真正的商用价值,标志着我国在自主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思考到这是由中科院研发的成果,未来有望对全部自主品牌车企放开,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将迎来一次真正的变革。该研究院已明确表示,将力争在2026年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批量化生产,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一大里程碑。
按照目前主流电动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来看,能量密度普遍在150-200Wh/kg。如果真如中科院所说其研究的硫化物固态电池能将能量密度提高至400Wh/kg,甚至600Wh/kg,那纯电动汽车的续航很有也许会突破1500公里甚至是2000公里大关,届时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和补能焦虑会直接消减一空。
换电快充谁才是电车最优选
其实关于换电和快充之争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内一直是个饱受争议的话题。还记得前段时间蔚来总裁秦力洪在论坛上热情邀请华为加入换电生态的事儿吗?这不,华为终端BG的CTO李小龙近日就公开表态称:“近些年电池技术发展太快,几年前的电池又厚又大,现在的电池越来越轻薄。要是非得兼容老电池,那可真是个沉重的包袱。”可见华为鸿蒙智选似乎已经言败了换电策略。
随着各种新电池技术取得突破,尤其是未来全固态电池的公开了和量产上车,换电技术对于新电池的兼容性问题就显得尤为决定因素。毕竟如果全固态电池顺利量产上车后,估计换电用户谁也不希望去换一块老旧的动力电池到自己车上。
在行业内普遍认为换电技术推广的另壹个难点在于高昂的建造成本。蔚来等高端品牌之前采用的换电玩法,在400V的慢充时代确实为用户提供了更快速、更便捷的充电尝试。然而,随着一座座换电站的建立,蔚来的折损也开始了逐年递增,即使蔚来销量依然处于新势力第一梯队,但实现盈利却是难上加难。
其实不仅是华为高管曾经DISS过换电路线,就连比亚迪老板王传福也曾公开表态,换电站对于企业而言实际上是负担,没有未来。因为其建设成本高且不具备科技发展的前瞻性,一座200万的换电站配以大量储备电池,投资巨大,成本回收周期长。换电玩法的初衷是提高充电速度,这在以前充电技术不够成熟时是壹个超前且有效的策略。但如今,随着800V产品的落地,充电速度大幅提高,5分钟可补能200公里,20分钟可补能500公里。这使得换电的速度优势逐渐减弱。
此外,随着充电网络的综合铺开,各大车企也在积极建设充电站,其中理想、极氪、鸿蒙智行和昊铂等每年都会建立超过数十万根超高压直流充电桩。相比换电站,充电站的成本和兼容难度大幅降低,可为用户带来更多实惠。同时,换电玩法还需要固定尺寸的动力电池组,这意味着在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后,换电车企需要从头配置换电网络,进一步增加成本并且也许导致储存的老旧电池瞬间淘汰引发环保和浪费的担忧。因此,许多行业专家认为,换电玩法仅适用于初期的动力电池补能。随着全固态电池时代的到来,电动汽车的补能玩法也将迎来新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