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汽车新闻资讯速递

宝马4S店又犯“老毛病” 去宝马4s店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08-30
摘要:近日,多位宝马准车主向“汽扯扒谈”反映了他们在购车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问题。这些消费者普遍表示,在与宝马4S店签订购车合同并交付定金后,提车时却面临加价、更改金融方案等无理要求。,宝马4S店又犯“老毛病” 去宝马4s店

 

前段时间17万的宝马i3让宝马的纯电车型收获了大批关注度,这也直接导致以宝马i3为首的纯电车型迎来了一波销量井喷。根据销售数据显示宝马i3的月销量从现在2月份的2870辆一路猛增到了6月份的6952辆,足足翻了2倍有余,而宝马iX1也从2月份的177辆一路狂涨到了6月的1708辆,月销量增长超过900%。

也许是销量增长了宝马觉得自己又行了,亦或者是宝马认为“价格战”导致骨折价格有损自己豪华汽车的品牌形象,近些时日宝马汽车公开表态要“退出价格战”。但就在宝马公布“退出价格战”没几天,就有多名消费者在网络发帖维权声称遭遇宝马4S店的“霸王条款”,不仅之前签署的购车合同被回绝交车,而且宝马销售竟然公开声称想要提车就要加钱。如此罔顾契约精神的做法再次将宝马汽车推上风口浪尖,同时也警醒着其他宣传“退出价格战”的汽车品牌。

回绝交车已构成合同违约

近日,多位宝马准车主给“汽扯扒谈”反映了他们在购车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问题。这些消费者普遍表示,在和宝马4S店签订购车合同并交付定金后,提车时却面临加价、更改金融方法等无理标准。此事一经爆料,立即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其中,一位重庆的消费者详细叙述了他的购车故事。他在5月29日和重庆某宝马4S店签署了购买宝马i3的合同,原价17.45万。然而,在临近提车时,却被销售人员告知需要额外加价3万元。经过多次协商,4S店又提出加价1万多即可提车,但随后经理却以车型停产为由回绝交车。在整个协商过程中,4S店的态度反复无常,让消费者感到十分困扰。

另一位郑州的消费者也遭遇了类似情况。他在6月底于郑州的宝马4S店预定了宝马i3,合同签署、定金付款及贷款方法均顺利通过。然而,在交付前夕,却被告知需要加价2万元,并更换为三年免息的金融方法,否则无法提车。

这些消费者的遭遇并非个例,网络上已有更多类似的案例浮出水面。许多在“价格战”期间预定宝马车型的消费者都表示,在签订正规购车合同并交付定金后,提车时却面临各种刁难,如加价、更改金融方法等。若不满足这些额外条件,4S店便以各种理由如车型停产或总部审批未通过等回绝交车。

对此,“汽扯扒谈”咨询了专业律师的意见。律师明确指出,4S店的这些行为违反了合同契约精神,也触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面对此类情况,律师提议消费者首先尝试通过协商化解问题。若协商无果,可给品牌厂商客服电话或相关投诉平台进行投诉。如果全部途径均无效,消费者有权通过法律手段标准4S店履行合同义务,并承担违约责任。对于已经加价提车的消费者,同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标准退还加价部分。

追逐利益更要维护品牌口碑

针对近期热议的多地宝马4S店回绝交车事件,宝马中国也作出了答复。他们表示:“大家已经关注到了相关的讨论,并在企业内部展开了初步的调查。目前涉及的案例都是个别现象,且每个案例的具体情形都各有不同。大家正在积极和涉事经销商进行沟通,强烈标准宝马的授权经销商必须遵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合同约定,以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取满意的服务尝试。”

然而,这样的答复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一种避重就轻、推卸责任的感觉,似乎有将问题归咎于经销商之嫌。毕竟,宝马作为一家享誉全球的高端汽车品牌,如果连自家的经销商网络都无法实施有效的管控,那么消费者又如何能相信其能打造出高品质的汽车产品呢?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壹个良好品牌形象的建立也许需要历经数十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和沉淀,但口碑的崩塌却也许只在一瞬之间。因此,对于宝马而言,更应该珍惜并维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品牌信誉。

其实目前不单单是宝马出现了因为“退出价格战”引发的价格上涨,BBA中的其他两家奔驰和奥迪也相继公布要“退出价格战”。据悉,目前有奥迪门店全系车型涨价1万,顶尖涨价4万,更有奥迪门店两天涨了两次价。根据一家北京朝阳区奥迪汽车销售人员透露,他们于7月15日接到厂家通知调价,奥迪已经连续两天上调价格。具体来看,目前奥迪A6L 45TFSI四驱版的裸车价比上个月贵了近一万,落地约38万元,而奥迪最畅销的SUV车型Q5L 45TFSI豪华动感型,较之前也涨了几千元,此前7月中旬的报价已经全部过期无效,不过此前签订的购车合同奥迪会坚持完成。

近期,奔驰、宝马和奥迪相继退出价格战,而宝马多家4S店回绝交车的事件,凸显了部分BBA经销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有业内人士预测,BBA的这一系列操作也许导致其2024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减少约50万辆,销量预计下滑超过二成。

此前,BBA的降价策略并非主动进攻市场,而是被动防守。然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种降量保价的策略也许会让竞争对手抓住机遇,加速进攻。BBA虽拥有高品牌价值,但品牌价值背后仍需强大产品力的支撑。如今,国内豪华品牌如蔚来、理想、问界等,在产品力上已不逊于同价位燃油车,甚至在电动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若BBA销量持续下滑,库存压力将急剧上升,最终也许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以清理库存。历史经验表明,从降价保量到降量保价后,往往会迎来量价齐跌的局面。因此,BBA需深刻反思并调整市场策略,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